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唐太宗、明太祖对宰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他们各是怎样做的?

(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明两朝在处理皇权与相权关系上的异同。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何种趋势?

 

(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百司与宰相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 (2)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政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 (3)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解析】 (1)依据材料“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以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可得出唐太宗认为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依据“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可得出其做法是百司与宰相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分析材料二可知明太祖认为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依据“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并结合所学知其主要做法是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 (2)依据所学知唐朝和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相同点是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不同点是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政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 (3)由上述回答可以得出,唐代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加强了皇权,明代废除了丞相制度,君主专制强化。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活动不包括(  )

A.积极推动两伊战争问题的解决 B.采取促进裁军的积极行动

C.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D.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

 

查看答案

1989年11月,柏林墙开放后不久,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孩子抱到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此事反映了

A.两极格局形成

B.两个德国出现

C.两德统一在望

D.冷战结束

 

查看答案

二战后,日本重新崛起,成为“经济超人”的原因有(  )

①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②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③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④重视文化教育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为此,二战后美国在西欧(  )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与社会主义苏联对抗 D.出台杜鲁门主义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革命首先爆发在中心城市

C.推翻了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D.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