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辛亥革命潮流冲击下,人们纷纷剪掉辫子。1919年,末代皇帝溥仪也剪掉了大清国的...

在辛亥革命潮流冲击下,人们纷纷剪掉辫子。1919年,末代皇帝溥仪也剪掉了大清国的象征--辫子。但是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地处中国偏远地区的农村,还有不少人留着辫子。这说明近代中国

A. 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有限

B. 交通不便导致信息不畅

C. 封建保守势力十分雄厚

D. 社会习俗变迁很不平衡

 

D 【解析】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当大多数人已经剪掉辫子的同时,偏远的农村还有不少人保留辫子,说明中国社会习俗变迁很不平衡,故D正确;辛亥革命影响十分有限的说法错误,排除A;交通不变导致信息不畅,不是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B;封建保守势力雄厚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01年,清政府下诏实施新政,光绪帝发布上谕指出:“大小臣工,清夜自思,即无拳匪之变,我中国能自强耶?夫无事且难支持,今又构此奇变,益贫益弱,不待智者而知。”这表明清政府

A. 对民主革命浪潮深为担忧

B. 对世界近代化潮流作出主动回应

C. 对空前的政治危机作出被动应对

D. 对积贫积弱局面进行了理性的反思

 

查看答案

《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

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查看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官僚士绅普遍沉浸在“同光中兴”的虚假兴盛之中,称日本为“蕞尔三岛”。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士绅阶层逐渐抛却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力主“远效越吴,近师普法”。据此可得出

A.社会心态变化取决于清朝士绅阶层心态变化 B.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的意识彻底觉醒

C.甲午中日战争使部分中国人对国情有了新认识 D.甲午中日战争推动清政府实行彻底的变法改革

 

查看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A.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

B.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

D.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

 

查看答案

观察下表,从年代Ⅰ到年代Ⅱ表格数据变化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中国进口商品数量(单位:万两)

中国外贸赤字(单位:亿元)

中国新设工厂数(单位:家)

 

英国

德国

年代Ⅰ

9609

2800

1.66

79

年代Ⅱ

4900

0

0.15

132

 

 

A.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出现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