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读下图,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 ...

读下图,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 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B. 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

C. 民族工业的发展得到政府支持

D.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解析】 从图中可以了解到1872~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境内工业资本所占比例中外国资本占一半以上,其次分别是官办和官商合办资本、商办;而在工业企业数中,外国人办企业依然占绝大部分,官办和官商合办的企业数最少,商办企业数居第二位。因此反映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工业等相比,具有规模小、资金少的特征,C选项符合题意;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主要是在甲午战后,A选项排除;甲午战后清政府材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C选项排除;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D选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查看答案

“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十年磨一剑”……上述成语词组能够集中展现

A. 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炼之美

B. 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

C. 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精神

D. 儒家格物致知的精神追求

 

查看答案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

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B.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

C.强化政治等级制度化

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从一个跑腿的小伙计,到中国首富,胡雪岩用了30年。从中国首富到一盆如洗,只用了一天。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新疆阿古柏叛乱时,胡雪岩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清廷赏赐胡雪岩一件黄马掛及二品红色顶戴,其就此成为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胡雪岩在亲笔跋文的“戒欺”一匾,被奉为店训。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最终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二月河、薛家柱《胡雪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雪岩发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胡雪岩结局惨淡的因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现代外交体制是清政府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它的最初建立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种体制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传统性与现代性杂糅的先天缺陷,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对它的变革也仅仅限于局部调整。然而,这种情况在清末新政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庚子惨败使顽守旧势力遭受了致命打击,为洋务派重新进入权力核心提供了契机。他们大胆地举起了效法西方、进行变革的大旗,他们的变革决心不单单是一种迎合,更多的是真实意图的表露。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的变革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第一,设立外务部,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现代西方外交部性质的第一个专门的常设国家机构。第二,制定系列新的规章,严格了出使大臣及使馆参随人员的选用标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出使经费监管机制。第三,完成了国歌的创制,完善了宝星(勤章)制度,结束了中外有关觐见礼仪的争论,完成了中国标志性外交礼仪和仪式性外交礼仪的制度化。第四,通过创制地方交涉使制度,消除了旧有外交体制中地方外交机构涣散无序的弊端。第五,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才培训机构——储才馆。

——摘编自崔军伟《试析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的有利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体制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