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准备了一份研究性学习材料,其中包括如下关键词:“国民经济建设”、“十年对峙”、“制碱业”、“南京”。他最有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A.洋务运动的兴衰
B.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C.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D.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
民国以来,生产钢铁的汉治萍公司仅于民国五年至八年(1916——1919年),获有盈余,其他时间都是亏损。汉冶萍公司在民国五年至八年出现盈余的客观原因是
A.欧战爆发,钢铁的价格大涨 B.新进外国机器,设备先进
C.抵制日货,爱用国货的影响 D.政府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3年后它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余万两的市场份额,并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挤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经占了六成。材料说明洋务企业
A.实现了“求富”的追求目标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
C.使外商企业在中国陷入绝境
D.主导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甲午战后,有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民族资本主义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这一物质基础出现于
A.明朝中后期
B.十九世纪60、70年代
C.19世纪末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