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6年,美国各大城市35万工人在美国劳联大会的号召下举行总罢工,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其中芝加哥的工人表现尤为英勇。虽然这次斗十没有取得全面胜利,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1889年7月14日,各国社会主义者在巴黎召开了国际工人代表大会。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关于1890年5月1日举行国际示成”的决议。后来这被视为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标志。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工人统一行动,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进行了规模宏大的示威游行。
——摘编自杨玉生《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考证》
材料二 1920年,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哈尔滨等地的工人和学生举行了庆祝“五一”的活动,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大规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开始。此后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五一节的纪念活动有了更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即使在国民党统治区遭到镇压,也从未间断过。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并规定全国放假一天,每年“五一”,举国欢庆,国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人们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1999年9月国务院第一次修订了1949年12月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五一”法定节日加上调休,全国放假7天,形成“黄金周”。
——摘编自王云红《中国的五一:劳动节的由来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进入21世纪,在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倡议下,国际金融机构的大家庭中,相继增加了上合组织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成员。这说明
A. 美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B. 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
C.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形式多样
D. 中俄倡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形成
《大博弈: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一书认为,北约关注阿富汗战争打击所谓的“恐怖主义”,但北约不是为阿富汗这样的国家而设计的;并进而认定“我们面对一个新世界,用的却是并非为这个世界而设的体制。”上述观点旨在反思
A.两极格局
B.国际恐怖主义
C.国际政治旧秩序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共产党影响力快速提升,但到1951年,各国共产党势力便迅速衰弱,对这一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 苏联东欧政局变化影响共产党形象
B. 冷战切断苏联对西欧共产党的支持
C. 西欧各国经济快速实现了恢复发展
D. 西欧各国政府大力压制共产党活动
1939年,美国公共舆论研究所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23%的受访者认为“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是最不受欢迎的新政措施,28%的受访者认为“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是最受欢迎的新政措施。据此,下列判断最可靠的是
A. 前面的数据较为可信
B. 前后两个数据都不可信
C. 后面的数据较为可信
D. 前后两个数据都可信
下图是某国1927—1936年的一项数据统计。根据此图变化趋势判断该统计是
A.美国社会的失业人口
B.苏联工业的产值增长
C.中国大豆的外销总额
D.日本侵华事件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