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
A. 地中海沿岸
B. 大西洋沿岸
C. 波罗地海沿岸
D. 黑海沿岸
哥伦布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作为开拓者,他“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在他身上,既有新时代的光辉,又有旧时代的烙印”。其中对“有新时代的光辉”的理解,恰当的是
A.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
B.体现了敢于冒险的精神
C.体现了社会进步的要求
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 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 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C. 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D. 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明政府在《大明律》中规定:“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此政策
A. 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B. 是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的体现
C. 绝对禁止任何人进行海外经商活动
D.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朝贡贸易推动地区商业繁荣
B.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C.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日益巩固
D.市镇的政治色彩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