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中学生在排练历史剧《五四运动》时,设计了以下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街头出现“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的标语
B.青年学生高呼“还我青岛、拒绝签字”的口号,并写下血书
C.游行学生经过驻有外国军人驻守的小区
D.游行队伍中出现“全民抗战、一致对外”的条幅
“商人之恃以战争者,厥为广告。譬之两方搏战……广告,枪炮也。果广告之得其逞,则枪炮锐利,可操胜算;反则一无所能,拱手让人而已。”这种现象说明清末民初
A.商业竞争意识浓厚
B.广告决定商业成败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商人对外发动商战
近代报刊《北华捷报》曾报道,“我们正目睹着这个自以为是、愚昧无知、毫无原则的大清帝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蹂躏。尤为讽刺的是,给予他们如此打击的正是他们最痛恨和鄙视的、在一两百年前还如小学生般仰望他们的邻国”。这反映了
A.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打击
B.甲午战争导致中日关系的逆转
C.世界列强对中国遭遇的同情
D.清政府派遣大量留学生到日本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B.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C.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D.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前后遍及全国的起义,次数那么频繁、规模那么广阔,同从3亿到4亿多人口这个现实是前此历史社会所不曾有的情况紧密相连的。”他强调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激增
B. 人口激增加深和扩大了社会矛盾
C. 人口激增与农民起义的频繁和规模成反比
D. 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对外国侵略者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开篇阐述人类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故其认为“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以下主张符合黄宗羲思想的是
A. 废除君主制度
B. 君臣共治天下
C. 实行君主立宪
D. 提倡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