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李鸿章曾赞叹西方的一种发明说:“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而...

李鸿章曾赞叹西方的一种发明说:“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定可对百朋,隔颜色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飞机

 

B 【解析】 根据材料“入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项发明操作简单、能够远距离传输声音,符合电话特征,故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高中学生在排练历史剧《五四运动》时,设计了以下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街头出现“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的标语

B.青年学生高呼“还我青岛、拒绝签字”的口号,并写下血书

C.游行学生经过驻有外国军人驻守的小区

D.游行队伍中出现“全民抗战、一致对外”的条幅

 

查看答案

“商人之恃以战争者,厥为广告。譬之两方搏战……广告,枪炮也。果广告之得其逞,则枪炮锐利,可操胜算;反则一无所能,拱手让人而已。”这种现象说明清末民初

A.商业竞争意识浓厚

B.广告决定商业成败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商人对外发动商战

 

查看答案

近代报刊《北华捷报》曾报道,“我们正目睹着这个自以为是、愚昧无知、毫无原则的大清帝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蹂躏。尤为讽刺的是,给予他们如此打击的正是他们最痛恨和鄙视的、在一两百年前还如小学生般仰望他们的邻国”。这反映了

A.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打击

B.甲午战争导致中日关系的逆转

C.世界列强对中国遭遇的同情

D.清政府派遣大量留学生到日本

 

查看答案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B.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C.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D.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前后遍及全国的起义,次数那么频繁、规模那么广阔,同从3亿到4亿多人口这个现实是前此历史社会所不曾有的情况紧密相连的。”他强调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激增

B. 人口激增加深和扩大了社会矛盾

C. 人口激增与农民起义的频繁和规模成反比

D. 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对外国侵略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