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间《苏州碑刻》中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这反映了当时( )
A.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形成 B.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C.纸币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王守仁的“良知”解释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由此可知王守仁( )
A.批判虚假说教 B.注重知行合一
C.提倡心性修养 D.宣扬重义轻利
太湖平原在宋代盛产粮食,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但到了明清时期,粮食不能自给,变为粮食输入地。这种变化主要由于( )
A.人口生育总量的膨胀 B.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D.政治环境极不安定
明成祖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顾问,参与机务,从此内阁制度形成。当时的内阁是( )
A.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B.宰相共同议定大政的场所
C.皇帝监察百官的中枢机构 D.辅佐皇帝处理国政的秘书机构
(宋代)“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其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政治环境的清明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程朱理学的产生
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这说明辽政权( )
A.没有实现对全国的控制 B.因俗而治,缓和矛盾
C.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 D.迎合汉人,争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