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先生说:“从1917年到1919年仅仅两年多时间,蔡先生就把北大从一个官僚养成所变为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把死气沉沉的北大变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战斗堡垒。”这一局面主要得益于蔡元培
A.启发了下层民众的救国热情 B.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摇篮
C.活跃了北大学术研究的氛围 D.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熊熊烈火
谭嗣同曾说过:“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民对君可以共举之,也可以共废之。”其观点类似于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
A.权力制衡论 B.天赋人权说 C.社会契约论 D.君主立宪说
在维新变法酝酿之初,慈禧太后明白无误地告诉光绪皇帝:“变法乃夙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第戒帝勿操之过蹙而已”。材料主要说明了
A.慈禧太后反对进行政治变革 B.慈禧太后主张学习西方器物
C.慈禧太后有条件地支持变法 D.变法遭遇慈禧太后蓄意阻挠
1839年林则徐派人选译编辑的《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该报道旨在
A.宣传“师夷长技以制夷” B.歌颂林则徐的进步思想
C.唤醒国人了解外部世界 D.谴责外商在华不法行为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分析清朝学术史时曾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其中“道咸以降之学新”主要是指
A.学习西方文化的开拓精神 B.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总结
C.注重经典考据的学术风气 D.批判传统学术的进步思潮
“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以上材料的用意在于
A.强调中体西用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B.认识中体西用的局限性和矛盾性
C.主张中学应该完全取代西学 D.主张改革政治,实现民主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