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 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 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难度中等。商代牛骨的出土能够证明商代有了牛,不能完全证明商代有了牛耕,故A项错误。《诗经》是中国第—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故《诗经》的记载不能反映商代的社会状况,B项错误。孔子及其学生冉耕生活在中国的春秋时期,故冉耕的名字不能反映商代的社会状况,C项错误。甲骨文属于商代的象形文字,故甲骨文中呈牛引犁头启土状的文字反映了商代牛耕的出现,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 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 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 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 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封制的加强 B. 宗法制的衰落

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 井田制的推行

 

查看答案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 青铜兵器

B. 铁制农具

C. 皇帝宝座

D. 祖先牌位

 

查看答案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候疑焉,立诸候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则生争,争生乱。是故诸候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

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