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学术界对《老子》的成书年代争议极大。看法A:从其内容反映的制度与社会思想上看,《老子》很可能是战国晚期庄子后学所捏造的作品。看法B:老子其人其书不存在,是汉初黄老无为时假托的作品。看法C:20世纪九十年代郭店楚简出土,有《老子》竹简存在,墓的时代在公元前300年左右,《老子》一书的写定便肯定在其以前。以上三种看法
A.看法A、B、C均不正确
B.看法A、B非纯粹性虚构,看法C更有依据
C.看法A、B子虚乌有,看法C正确
D.看法A、B正确,看法C不正确
清人赵翼论及战国时期的人物:“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有
①诸子百家的形成 ②争霸战争的开始 ③“士”阶层崛起 ④专业官僚的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从下表中你能获得的相关信息有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出土情况表
出土地点 | 各种材质生产工具的数量(件) | 其中铁农具的数量(件) |
辽宁抚顺 | 77 | 68 |
山西长治 | 31 | 21 |
湖南衡阳 | 21 | 17 |
①青铜工具已退出历史舞台
②生产力水平提高
③铁制工具的类型多种多样
④铁器使用的区域广阔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楚国下令“书土田”,“量人修赋”,即进行土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郑国“作丘赋”,以“丘”为单位征收兵赋。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财政收入
B.实行重农抑商
C.抑制土地兼并
D.打击豪强势力
东周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是中国历史发展中重要的一段,是强国、创新表现充分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
①铁器、牛耕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②由争霸至兼并的战争使政治趋向统一
③旧制度衰落与新制度确立的巨变时期 ④打造了通往南亚、欧洲的海陆交通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