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论语·为政》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下列各项与材料主张符合的是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D.“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必定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长久以来,学术界对《老子》的成书年代争议极大。看法A:从其内容反映的制度与社会思想上看,《老子》很可能是战国晚期庄子后学所捏造的作品。看法B:老子其人其书不存在,是汉初黄老无为时假托的作品。看法C:20世纪九十年代郭店楚简出土,有《老子》竹简存在,墓的时代在公元前300年左右,《老子》一书的写定便肯定在其以前。以上三种看法
A.看法A、B、C均不正确
B.看法A、B非纯粹性虚构,看法C更有依据
C.看法A、B子虚乌有,看法C正确
D.看法A、B正确,看法C不正确
清人赵翼论及战国时期的人物:“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有
①诸子百家的形成 ②争霸战争的开始 ③“士”阶层崛起 ④专业官僚的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