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日:‘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儒家的“仁政”学说 B.法家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家的“兼爱”思想 D.道家的“齐物”观点

 

B 【解析】 材料主张国家政策应当随着时代变化而调整,这是法家思想,选项B正确;材料认为“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因此选项A排除;材料未体现兼爱和齐物思想,排除C、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查看答案

《论语·为政》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下列各项与材料主张符合的是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D.“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查看答案

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必定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

 

查看答案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查看答案

长久以来,学术界对《老子》的成书年代争议极大。看法A:从其内容反映的制度与社会思想上看,《老子》很可能是战国晚期庄子后学所捏造的作品。看法B:老子其人其书不存在,是汉初黄老无为时假托的作品。看法C:20世纪九十年代郭店楚简出土,有《老子》竹简存在,墓的时代在公元前300年左右,《老子》一书的写定便肯定在其以前。以上三种看法

A.看法A、B、C均不正确

B.看法A、B非纯粹性虚构,看法C更有依据

C.看法A、B子虚乌有,看法C正确

D.看法A、B正确,看法C不正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