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中记...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尽心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说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  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而这主要是由它们是同一族类的文化以及他们学说中都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所决定的。……政治主张泾渭分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在人生理想和处世态度方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

——摘自李宗桂著《中国文化导论》

材料三  《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

——摘自《世界:一部历史》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形成原因。

 

(1)法治思想: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2)特征:内容上,学派众多(或思想活跃);思想主张带有时代性; 关系上,各种思想之间有关联;思想传承并发展;多元到一统趋势。原因:内容上,社会变革;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关系上,中华文化同源;国家统一趋势增强。 【解析】 (1)法治思想:依据材料一“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可知治国需要法制以及权力不能干预执法;依据材料一“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可知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背景: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孟子生活的时代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宗法观念的影响以及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等回答。 (2)特征: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图中的信息从内容上、思想主张、相互关系、思想传承并以及多元到一统趋势回答。原因:结合所学内容上从社会变革、关系上从中华文化同源以及国家统一趋势增强等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物承载着大量的信息,请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某博物馆收藏有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信息内容

信息分析

土地交换在监督下完成

可用来说明西周中期土地可以合法交换,不同于井田制

土地与玉璋以朋为单位进行交换

 

 

 

 

可用来说明西周中期已经出现僭越礼制的现象

青铜器内的铭文

可用于研究西周中期的文字

 

 

可用于研究西周中期人们的审美观念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最后秦一统天下,建立秦朝。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史事对比

材料一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文物解读

材料二 商鞅方升是商鞅变法留下的唯一实物资料。

商鞅方升铭文一

十八年,齐卿大夫众来聘,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爱积十六尊五分尊一为升。重泉。

商鞅方升铭文二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一之。

 

 

(2)商鞅方升上刻有两段铭文,一段是秦孝公十八年的铭文,一段是始皇廿六年的铭文,相隔122年。从时代变革的角度,分析两段铭文的异同。

历史评价

材料三  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诱增肉刑,百姓斋栗(恐惧),不知所措手足也。赋敛既烦数矣……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西汉)桓宽《盐铁论》

(3)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制度审视

材料四  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时,秦朝已经拥有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部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朝鲜半岛北部的辽阔疆域。而且秦朝在全国普遍实行郡县制,中央政府通过郡的行政长官郡守管辖所属各县的县令(或县长)。公元前221年在全国设立了36个郡,以后随着疆域的扩大和局部的调整,到秦朝末年全国约有50个郡,下辖近千个县。能在这样大的范围里建立起一个统一国家,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秦朝开拓的疆域构成了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成为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

——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和如何管辖维系的?秦朝疆域的确定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

A. 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

B. 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

C.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

D. 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

 

查看答案

2015年,在江西南昌发掘一座汉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所含信息量大,备受关注。以下出土文物和结论之间相符的是

 

文物

结论

A

一面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绘有孔子画像的屏风

此画像就是孔子的真实相貌

B

出土200万枚五铢钱

当时江西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C

墓中金饼题记:“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酌金一斤”

墓主可能是刘贺

D

一座真车马陪葬坑和超越列侯丧葬数量规制的编钟

墓主可能是汉朝皇帝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A.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 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 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

D. 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