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在齐、楚旧地七处刻石。下表是刻石部分内容。
内容 | 刻石名称 |
“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 | 泰山刻 |
“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普施明法,经纬天下” | 之罘刻石 |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 碣石刻石 |
“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絮(洁)诚”“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 会稽刻石 |
据此可知,秦朝
A. 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
B. 以法治强化伦理观念
C. 对齐楚旧地恩威并施
D. 以神权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周代,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史料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郑子产作丘赋(军赋制度),国人谤之”。这反映出该时期
A. 当政者均重视社会舆论导向
B. 国人的意见对施政有制约作用
C. 原始民主左右了国家的决策
D. 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的色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完成
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撰《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的部分
序号 | 人物 | 备注 |
2 | 牛顿(1642〜1727) | 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
4 | 孔子(前551〜前479) | 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
6 | 蔡伦(?〜121) | 中国造纸术的重大改进者。8世纪传入阿拉伯,12世纪传入欧洲。 |
9 | 哥伦布(1451—1506) | 发现美洲新大陆。 |
10 | 爱因斯坦(1879〜1955) |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
11 | 马克思(1818〜1883) | 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
18 | 秦始皇(前259〜前210) | 开创了中国政治和文化统一的格式。 |
20 | 毛泽东(1893〜1976) | 领导共产党夺取政权并在以后的27年中,对这个大国进行相当规模的改造。 |
23 | 马丁路德(1483〜1546) | 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 |
24 | 哥白尼(1473〜1543) | 发表《天体运行论》,推翻地心说,建立日心说。 |
25 | 瓦特(1736〜1819) | 蒸汽机的重大改进者。 |
27 | 乔治华盛顿(1732〜1799) |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担任美国首届总统。 |
38 | 爱迪生(1847〜1931) | 有数量巨大的一千多种发明。 |
73 | 卢梭(1712〜1778) | 提出“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学说。 |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力量是多元的。从上表中任选三位或三位以上杰出人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保持着一种共同点,他们都是人文主义发展的产物,都强调个人的领悟能力,然而宗教改革却似乎更像是对文艺复兴中的希腊化和异教文化的反动,文艺复兴强调古典文化的价值,以人为中心;而宗教改革从《圣经》中继承的遗产则要求他们反对异教文化对基督教的渗透,强调神的伟大。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揭露了宗教的腐败,但是艺术家们的创作需要来自教会的各种支持,因此难免抱着与教会和解的态度,正如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天才得到了教皇的支持一样。而宗教改革则进一步将文艺复兴从中世纪特征中剥离出来。
材料二 赵林教授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他认为:在15~16世纪,南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而北部欧洲则在进行宗教改革,到17世纪,这两场运动都接近尾声,虽然两场运动的矛头都对准中世纪堕落、腐败的罗马天主教会,但是历史结果却大相径庭:那些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北欧诸国以及美国等。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
——《试论宗教改革对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意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赵林认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的主要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自古即重视对民众的教化,以至从中央到地方均有专人掌管教化。士人希望统治者贯彻儒家“民惟邦本”的理念,做到轻徭薄赋、使民以时、爱惜民力,为民请命成为优秀士人的重要任务。早在先秦,儒家便提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原则,主张“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中国古代士人的社会批判不少是直接正面地向君主提出的……概言之,作为社会基本价值、准则的自觉维护者,中国古代优秀士人从未放弃社会批判的责任。
——摘编自张锡勤《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
材料二 ……对道德重建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康有为在《论语注》中提出了“德贵曰新”的思想,主张价值观念变革要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在《释“革”》等文中又提出了“新道德”、“道德革命”的主张,批评“今世士大夫谈维新者,诸事皆敢言新,惟不敢言新道德”。严复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启蒙三民主义,“新民德”的立意即在进行道德重建、道统重构。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号召冲决“三纲五常”的网罗,成为近代史上首位激烈挑战传统道德的思想家,又致力于重建新仁学体系,重建新时代的道德准则。革命派也提出了“道德革命”、“三纲革命”、“家庭革命”等口号。
摘编自命祖华《清末新型知识群体: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及其原因。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的这一论断
A. 系统梳理了新中国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
B. 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
C. 抓住了错综复杂国际形势中的主要矛盾
D. 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