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化、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该作品
A. 揭露沙皇俄国深刻的社会矛盾
B. 批判了因循守旧的僵化思想
C. 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革命的畏惧
D. 属于现代主义文学典型代表
如图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统计图,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利用了自然环境因素
C.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是新经济体制的体现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大约260万人,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000万的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
A. 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B. 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 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
D. 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有学者认为,雅典公民大会在理论上享有最高权威,但在实践上陪审法庭可以通过违法法案诉讼程序推翻公民大会的决定,还可以通过检举案件的审理、公职资格审查等公共程序行使部分行政管理权,对政治军事领导人及各级官吏直接控制。该学者意在指出雅典民主
A.具有多元分权特色
B.法治色彩比较浓厚
C.运行成本比较昂贵
D.存在权力交叉制约
承包制深得企业拥护,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变得十分简单,仅是一个交租的关系,国企成为租赁工厂。据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到1986年底,预算内工业企业的承包比例已达78%,大中型企业已达80%。企业承包制
A. 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方向
B. 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拓展了市场经济的空间
D. 增加了私营工商业的比重
如图为中国驻法国使馆额收藏品--1964年1月28日的法国《世界报》,它刊登了中法建交公报。中法建交体现了
A. 中国已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
B. 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 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激烈斗争
D. 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