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17世纪中外部分著作
中国 | 西欧 | ||||
作者 | 著作 | 成书时间 | 作者 | 著作 | 成书时间 |
李时珍 | 《本草纲目》 | 1578年 | 薄伽丘 | 《十日谈》 | 1353年 |
李贽 | 《焚书》 | 1590年 | 伊拉斯漠 | 《愚人颂》 | 15世纪末 |
宋应星 | 《天工开物》 | 1637年 | 哥白尼 | 《天体运行论》 | 1543年 |
徐光启 | 《农政全书》 | 1639年 | 莎士比亚 | 《哈姆雷特》 | 1602年 |
徐霞客 | 《徐霞客游记》 | 1642年 | 塞万提斯 | 《堂古诃德》 | 1615年 |
黄宗羲 | 《明夷待访录》 | 1663年 | 哈维 | 《血液循环论》 | 1628年 |
顾炎武 | 《日知录》 | 1670年 | 伽利略 | 《两大体系的对话》 | 1632年 |
王夫之 | 《读通鉴论》 | 1692年 | 牛顿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1687年 |
材料反映了14-17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的一些相似与不同之处。请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问:“小学、大学如何?”曰:“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
——《朱子语类》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不得照抄原文),并说出其理学修养论的核心命题。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指出该现象的重要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全国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到1978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5%。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以上现象的变化得益于
A.义务教育的普及
B.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希望工程的推动
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某学生在学习欧洲人文主义发展历史时,总结出“哲学的时代”“理性的时代”“光明的时代”“批判的时代”等关键信息。据此可知,该学生学习的历史主题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都
A.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B.标志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C.确保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D.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在18世纪,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并且他和当时的主要科学家们有着经常的联系,并于1785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这说明
A.科学家通过仪器实验的方式了解世界
B.英国政府重视科技创新活动
C.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D.科研技术成果能及时地应用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