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现代性原本是西欧的概念,是相对于西欧中世纪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现代性原本是西欧的概念,是相对于西欧中世纪的旧体制而言。现代社会与旧体制正相反,它具有共和的国家形式、良心的自由、社会的平等、集中的行政管理以及最重要的个人自决。

二、对于东方,现代性的问题是从外部强加的,从一开始就缺少内部特别是草根阶层的推动,几乎完全依靠政治以及知识精英自上而下地发动改革,由此决定了东方现代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三、思想的多样化、初始条件的不同和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决定了走向现代社会的道路的多样化。现代性的先声—启蒙运动就曾出现两大流派,英国和法国的启蒙运动,两大流派受到不同启蒙大师的影响。

四、现代性的表现方式和通往现代社会的道路可以是多样化的,不同的指导思想和路径依赖决定了各国走向现代社会的不同道路。思想体系的不同、历史因素的不同,使各国现代化有了独特的路径依赖。

——摘编自许小年《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观点:现代社会以维护政治民主和个人自由为主要政治目的。 评述:现代社会与旧社会完全不同,现代社会以追求民主政治和维护个人自由为政治核心,随着西方启蒙运动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完成,代议制逐渐确立并向全球推广,以美国民主共和体制和英国君主立宪体制为蓝本的世界现代政治体制不断完善,现代性民主政治得到巨大发展。随着20世纪中期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中国等国家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逐渐确立,个人自由、社会平等和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渐完善。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在近代西方代议制和启蒙思想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体现在对政治民主化和个人权利的维护上。 观点:追求现代社会的道路具有多样化特征。 评述:受到政治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观念的影响,各国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上呈多样化趋势。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通过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指导目前中国发展的核心思想。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自我调整,革新资本主义制度,逐渐探索符合国情的具有不同模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思想体系、历史根源等因素,共同决定了各个国家独特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解析】 根据“现代性的表现方式和通往现代社会的道路可以是多样化的,不同的指导思想和路径依赖决定了各国走向现代社会的不同道路。”得出观点:追求现代社会的道路具有多样化特征。评述:根据“思想体系的不同、历史因素的不同,使各国现代化有了独特的路径依赖”,说明受到政治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观念的影响,各国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上呈多样化趋势。然后,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领导确立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说明中国独特的现代化路径。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美国探索符合国情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最后,总结提升:思想体系、历史根源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了各个国家独特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城市化运动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发祥地和工业化地区,工业革命发祥地多是近代早期的乡村工业区。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机器工厂的出现,原有的乡村工业城镇成长为城市,对资源和人口的吸附力大为增强;原有的乡村工业村庄演变为工业城镇,原有的农民要么就地转变为城镇居民,要么移居本区域新兴的工商业大城市。这些地区后来一直是英国主要工业城市分布的区域。1851年,经过大约一个世纪的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人口已超过50%,基本完成城市化。城市化高潮的早期基本上是农村城镇化的高潮,因为城市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农民移民,其次才是城市居民的自然繁衍。

——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与经验》

1895年底,中国总共对外开放26个通商口岸。这些开放通商口岸分布的区域,形成了一个以开放口岸城市为中转枢,各方面力量参与其间的广泛的贸易网络几平在西方国家将商业势力拓展到通商口岸的同时,中国内陆地区各种资人口商业等也开始了向通商口岸的集中中国对外开埠通商后,口岸城市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们逐渐盖过了一些传统内陆城市的光芒。开埠通商既是对中国传统市场园的改纽,也是对国内资源的一次整合,更是对中国近代城市分布格局的调整由此开始,口岸城市的迅速崛起打破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某种均势。

——摘编自徐峰《商业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启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与清末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中国城市化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并由古代民族转化为具有多元一体特征的现代民族。中华帝国体系的基础是以皇权和官僚统治为主体的中央专制集权、是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农业经济、是以家族单位为主体的宗法社会、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这套帝国体系保持着以汉文化为核心、聚合多元少数民族的民族关系格局,但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付春《从帝国体系到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辛亥革命目标是推翻专制政权,建立共和政体。它使古老的中国由封建“家天下”的王朝国家,转变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它使过去以汉族为中心、以“夷夏之别”来构筑民族级差序列的古代民族转化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辛亥革命通过制度及法律的变革,建构了新的近代国家与民族的构架,完成了古代国家、民族向近代国家民族的转型。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为党的事业胜利的基本保障,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上更加成熟。

——材料二、材料三均摘编自李禹阶《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国家和民族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帝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民族国家”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构建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特征,并简述近代民族国家产生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上更加成熟”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郑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利断的标准,反映亲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天主教会对人思想的禁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渴望摆脱蒙昧性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理性的光辉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动。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还是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在他们的哲学中,人的问题被一以贯之受到关注,他们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世界,用人的眼光代替神眼光,逐渐意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使人从“敬上帝”的迷梦中觉醒。

                          一摘编自孙兴《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三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差异,并分析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查看答案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教育和文化相互交流法案》。法案在维持原有的对外文化交流基础上,增加了图书翻译、展览、美国研究等项目方面的活动,并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 B.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与文化发展

C.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 D.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

 

查看答案

1965年,根据欧共体执行委员会的估计,美国的公司掌握着欧洲计算机生产的80%,汽车生产的40%。1968年7月1日起,欧共体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的关税和限额,建立关税同盟。同年,法国新闻记者施莱伯的《美国的挑战》成为最畅销书籍。这反映出

A.美国完全控制欧洲 B.西欧经济独立自主的趋向

C.美欧冲突不可调和 D.西欧经济政治一体化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