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过。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据此可知,推动建国初期科技进步的重要条件是
A.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B.“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
C.计划经济的资源整合能力 D.工业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985年3月,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该论断
A.表明结伴不结盟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B.揭示了世界经济不平衡加剧的现象
C.源自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显著进步
D.预见了东西方冷战行将终结的命运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毛泽东的该主张
A.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B.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C.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927年8月,毛泽东在《湖南民众组织更需要武装》中提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由此可知,毛泽东
A.坚持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 B.最早提出关于土地革命的主张
C.意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D.萌发“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20年4月,陈望道完成《共产党宣言》翻译工作,出版后受到进步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印有马克思头像的红色封面本子,初版千余册很快销售一空。应读者要求,同年9月又再版了印有马克思头像的蓝色封面本子1000册。除《共产党宣言》外,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重要著作也相继出版。这一现象的出现
A. 得益于五四运动的爆发
B.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D. 说明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
鲁迅在“五四”前后的杂文集《坟》中的文章,重在批判封建节烈观、家庭观、精神麻醉、奴隶根性等;1925年出版的《热风》的基本内容也是抨击国粹主义,扫荡愚昧迷信。据此可知,鲁迅的杂文
A.蕴含民族独立的思想内涵 B.注意对国民性进行深刻反思
C.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体裁 D.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