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以个人身份整理文献的伟大实践,否定了“周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以个人身份整理文献的伟大实践,否定了“周礼”所规定的“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的规定,首开私人著史之先河。孔子作《春秋》已经意识到史学是由史义、史事、史文三要素构成的。就史义而言,《春秋》之义实为我国史学史上经世史学思想的滥觞,《春秋》通过遣词用句的感情色彩, 寄寓褒贬之义,以达到讨伐乱臣贼子,推行王道的史学目的。

——摘自任怀国《孔子与中国传统史学》

材料二  梁启超曾批评过去的史学“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到了近代,梁启超、章太炎等积极批评传统史学与旧史观,宣扬进化史观,这标志着中国史学由传统类型转为近代类型。近代史学包括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社会、民族各方面历史内容的,视中国历史为世界历史的一个部分。

——摘自金毓黼《中国史学史》

材料三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开始产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以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来探索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193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直接推动了有关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全面展开。论战的结果,更多的人接受了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观点。这对国共合作失败后,革命者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形势、性质,明确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前途等基本问题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自侯云灏《社会问题的凸现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的兴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对中国史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新史学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1)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保存珍贵史料;开创个人修史的先河;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影响后世。 (2)特点:强调进化史观;史学研究内容的丰富;历史研究的视角不仅关注中国,而且将中国视为世界的一部分;救亡图存的意识和爱国的观念。 原因: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西学东渐”,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 (3)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产生;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为中国革命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 【解析】 (1)由材料“个人身份整理文献的伟大实践”,可得出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保存珍贵史料;由材料“首开私人著史之先河”,可得出开创个人修史的先河;由材料“《春秋》之义实为我国史学史上经世史学思想的滥觞”,可得出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影响后世。 (2)关于“特点”,由材料“宣扬进化史观”,可得出强调进化史观;由材料“包括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社会、民族各方面历史内容”,可见史学研究内容的丰富;由材料“中国历史为世界历史的一个部分”,可得出历史研究的视角不仅关注中国,而且将中国视为世界的一部分;由材料“……不知有国家……不知有群体…..不知有今务……有理想”,结合所学,梁启超把历史研究包含有强烈的救亡图存的意识和爱国的观念。关于“原因”,外部因素是列强侵略,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内部因素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由材料“推动了有关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全面展开”,可得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由材料“以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可得出促使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产生;由材料“探索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可得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为中国革命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这表明(  )

A.人类需要全球治理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世界形势动荡不安 D.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

 

查看答案

下表为20世纪末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分布表,这反映出这时的世界经济

 

国家/集团

总部数量

国家/集团

总部数量

美国

179

瑞士

11

欧盟

148

中国

10

日本

107

澳大利亚

7

加拿大

12

巴西

3

韩国

12

其他

11

 

 

A. 区域集团化在曲折中加速发展

B. 全球化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

C.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因素增多

D.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西非经济共同体、拉丁美洲经济体系、南部非洲发展协会、海湾合作委员会、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合作,增强集体自力更生能力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这些组织建立的主要背景是

A. 区域性经济组织成效显著

B. 金砖国家崛起激励了发展中国家

C. 全球化开始波及第三世界

D. 新兴独立国家面临经济旧秩序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

A.西欧与美国的矛盾日趋尖锐 B.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的地位

C.布雷顿森林体系已趋于瓦解 D.西欧的联合冲击国际经济格局

 

查看答案

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