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记载的“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的机构是
A. 三司
B. 门下省
C. 枢密院
D. 政事堂
西汉前期地方王国自为法令,僭越礼制,甚至与朝廷对抗。对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 增加税收
B. 颁布“推恩令”
C. 盐铁官营
D. 派兵攻打匈奴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蓟被认为是北京建城之源。与这一史实相关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自由是人们的普遍追求,近代西方对自由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史不是艺术史或科学史,抑或文学史,甚至民族史。它是欧洲人在精神方面鲜明地获得自我意识自由的历史。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在自由之路上,唯有通过信仰、成为基督徒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在这一过程中,基督徒通过信仰而获得的自由使其成为了 “众人之主”。然而马丁•路德同样提出,每个基督徒同样也是“众人之仆”,要通过爱上帝、爱邻人来荣邪上帝,实现自我救赎。从这个意义上讲,马丁•路德将自由与道德和行善联系了起来,劝诫 世人通过遵循耶稣基督的教导积德行善以获得自由。
——肖樊《马丁•路德的自由观》
材料三 孟德斯鸠认为,由于人们已经习惯于被压迫与统治,奴性也已经渗透到当时人们的心里了,若想要启蒙,真正有效的方法还在于呼唤人们的理性,从而由内向外进行彻底的改变。当人们呼唤理性之时,专制政体的压迫统治与宗教神权不合理的迷信统治将 会溃不成军。在理性启蒙后人们重新找到的自由,并不是广义上的属人的自由而总是限定在一个团体内,法律就成为了自由背后的必然概念。人类寻找的自由就不应该是站在法 的对立面而是被法包含其中。
——摘编自刘斌、贺如璋《法律规范下的理性启蒙与自由》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我意识自由”的含义,并指出其产生的根源。
(2)据材料二,简述马丁 •路德主张的获得自由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所说的自由的本质及阻碍自由实现的障碍。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自由的认识。
特朗普上台后,新一届政府明确提出“美国第一、美国优先”的口号,毫不掩饰地唱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调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4月,众议员霍利和斯穆特联名提出了新的关税法议案,对农产品和 若干种工业品的进口税率作了新的提高。在它修订的12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中,提高税率的进口商品有890种,美国进口的平均税率由38.2%提高至55.3%,达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水平。该法案于1930年6月17日在全世界各国包括美国近1000名经济学家的抗议中经胡佛签署成为法律。
——查·金德伯格《1929—1933年世界经济萧条》
材料二 1934年3月,罗斯福提议实行互惠贸易,并于三个月后被国会通过,自由主义开始代替保护主义。20世纪七十年代爆发了 “石油危机”,此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增长速 度放慢,美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持续下降。由于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美国外贸出现了逆差,外国产品竞争的加剧和外贸形势的恶化,在美国国内引起了新一轮贸易 保护主义浪潮。
——张小青《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材料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明显。特朗普执政 后,秉持“美国经济利益第一”原则,只看重美国的绝对经济收益,且只维护美国自身的 经济利益。但是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收益效果,相反在损害美国自身的同时还侵害了其他国 家的合理利益,给世界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巨大消极影响。
——周亚鹏《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贸易政策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斯穆特一霍利法案》出台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国际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美国国内出现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调解贸易争端的国际机构。
(3)历史证明贸易保护主义不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正确途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给美国提出合理的建议。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 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
——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 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与在会主义国家以及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 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适用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模式。
——杨洁勉《新中国外交六十年:时间特点和理念演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发点及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新中国初期双边外交和多变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较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