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情景合一
C.诗画合一
D.知行合一
教育与人才选拔体制的改革关乎国运兴衰。古代科举制度是传统士人进身之途,但在清末有了重大变化,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中提出:改变考试的内容、减少中式的名额、废除文科科考。据此说明科举改革意在
A.鼓励经世实学
B.废除中式科考
C.改变考试内容
D.学习西方文化
宋代文献中妇女再嫁的事例颇多。《宋史,向敏中传》记载:北宋初年嫠妇(寡妇)柴氏欲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争相求娶,闹得不可开交。材料主要反映
A. 理学正统地位动摇
B. 门阀士族世风日下
C. 士大夫思想开明
D. 社会观念世俗化
《佛说盂兰盆经》讲述了佛陀弟子目连救母的故事。东晋以后,汉传佛寺中出现了讲诵《孟兰盆经》的斋会,并逐渐形成盂兰盆斋节。之后,这一节日进入宫廷,传布民间,近千年而不衰。这一衍变表明
A.外来文化冲击主流观念
B.故事主题契合传统伦理
C.世俗节日与佛教节日趋同
D.佛教在民间流传更为广泛
“圣人之性”是天生“过善”之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生来就“恶”,教化无用,只能用刑罚手段处置他们。“中民之性”是万民之性,是“有善质而未能善”,必须通过王者教化才能成善。由此说明董仲舒
A.从教育的角度强调“礼乐教化”
B.从统治的角度强调“赏罚分明”
C.从人性的角度强调“礼法并用”
D.从伦理的角度强调“三纲五常”
(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疆域图
材料二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对秦的统一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秦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不专因秦国地势之险要及其兵力之强盛,而最重要的还是当时一般意向所促成。
②秦始皇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稳固。
——摘编自《过秦论》、《国史大纲》等
(1)观察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为了有效管控A区域所采取的措施和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请结合所学进行阐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