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割辫于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之后;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袁世...

孙中山割辫于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之后;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吃过很多洋面包的辜鸿铭在辛亥革命很久以后还拖着辫子。这说明剪辫

A.促进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B.是观念与立场变革的象征

C.给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D.先后次序反映了觉悟的高低

 

B 【解析】 辫子在当时代表专制、愚昧和落后,代表着对民主共和的态度。材料中几个人对剪辫子的态度,反映了他们在民主革命中的态度与立场发生变化,剪辫子是观念与立场变革的象征。故答案为B项。黎元洪、袁世凯等人的剪辫子行为,并非体现真正接受民主共和观念,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阐释剪辫子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排除C项;题干几位的觉悟高低与剪辫子的顺序无必然的逻辑关系,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道光20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

A.阻碍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 B.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C.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D.出现关注现实谋求变革的意识

 

查看答案

明太祖以重刑惩处违禁违制官员,二十年间诛杀贪官上万,结果贪腐现象并未减少,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窝案、串案。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监察机构严重缺失

B.科举制度走向僵化

C.权力缺乏有效制约

D.程朱理学地位下降

 

查看答案

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科场,曾赋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唐朝科举制度

A.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 B.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C.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 D.维护区域人才选拔公平

 

查看答案

西汉察举风尚,往往由身居高位的公卿大臣以能罗致人才,充当自己的幕僚为荣耀。……这种选拔官吏的方法,实际上只问才能,不问政治。贤士被征召后与三公以及其他贤士彼此以道义相交,宾主相见。由此可知,察举制

A.强化了宗族宗法伦理秩序 B.使贵族政治逐渐得到形成

C.易导致官僚集团形成派系 D.确立了新的选官任官制度

 

查看答案

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住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说明

A.盟约对租后具有政治约束 B.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制

C.荣辱与共的宗法宗族观念 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