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2年《申报》载:“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同之...

1912年《申报》载:“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同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这说明当时中国

A.共和革命不可能成功

B.只能实行君主立宪

C.人民不支持革命

D.实行思想文化启蒙的紧迫性

 

D 【解析】 材料认为当时的国人风俗习惯比较落后,对选举、议会等属于国民的权利和义务都不熟悉,这就说明需要开启民智,对人民进行广泛的思想启蒙,故选择D项;材料反映当时中国人民思想需要启蒙,而并非说明共和革命不可能成功,故A错;国民对选举、议会等属于国民的权利和义务都不熟悉,不代表只能实行君主立宪,故B错;而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综上所述答案选择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 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 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查看答案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查看答案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 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 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 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 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查看答案

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C.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D.法国启蒙运动

 

查看答案

顾炎武曾说:“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由此可见顾炎武

A.批判理学家空谈义理,脱离现实

B.指责理学家抛弃先秦时期孔孟之说

C.深刻地揭示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D.认识到明清儒学已不适应时代需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