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上有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一制度是( )
A.商代相、卿制度 B.汉代的中外朝制度
C.明代的内阁制度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官民比例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沦是
时期 | 西汉 | 唐高宗时 | 元成宗时 | 清康熙前期 |
全国人口(丁) | 5959万 | 5238万 | 5816万 | 2459万 |
官员 | 7500人 | 13465人 | 22500人 | 27000人 |
官民之比 | 1:7945 | 1:3927 | 1:2613 | 1:911 |
A. 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例
B. 官员增加大大推动了廉政建设
C. 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
D. 专制和集权导致行政成本增加
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
皇帝 | 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 |
汉武帝 | “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 |
汉昭帝、宣帝 | 增加“镇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 |
汉平帝 | 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 |
据此可知
A.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
B.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C.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
D.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
有学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诸侯即一国之大宗。同姓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异姓诸侯则通过婚姻,与天子维护甥舅之亲,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这一观点反映中国早期国家制度
A. 血缘政治与官僚政治相结合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治结构
D. 最高统治集团权力趋向集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汤显祖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2),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他勇于评论时事,喜怒多形于色,常被人称为“狂奴”,万历二十四年,明朝为了弥补浩大的军事开支和修复被焚宫殿,直接派遣亲信太监往各地征税。汤显祖写信给友人说:“搜山使者如何,地无一以宁,将恐裂。”汤显祖到北京述职时就向吏部告辞。回到故乡后,他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戏曲创作,尤以《牡丹亭》意趣訢奇,享誉文坛。在万历年间文化思想转型期,汤显祖曲论及剧作中的性情说,一方面继承了我国诗词艺术重情感的优良传统;但更多的是受明代心学和启蒙思潮的影响,以其戏剧活动抒写内心哀情,用以抗击封建礼教和文化专制统治。汤显祖的戏曲理论在前人论曲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理论内涵,在明代中叶心学思潮泛起,以及文坛复古与革新的激烈斗争中,汤显祖担起了文学界破旧创新的职责。
——摘编自陈永标《汤显祖的戏曲观与晚明心学思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汤显祖辞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对晚明文学创作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年下半年,盟国开始创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美国强调要建立一个以美苏、英、中等几个大国组成的国际安全机构为核心的单一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大国要在战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起到国际警察的作用。丘吉尔称应建立一个世界性的组织,下设几个区域性委员会:一个是太平洋地区,一个是美洲,还有一个是欧洲。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主张建立一个包括美、英、苏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欧洲委员会处理欧洲大陆的安全问题。1943年10月30日,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四国“永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目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追性的国际红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1945年,在雅尔塔会议上最终达成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实质性问題。此后,国际安全形势出现了重大转机,但仍面临诸多的挑战。
——摘编自卞秀瑜《二战战时美苏英三大国对战后世界和平的构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盟国准备创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在运行中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