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材料一(西欧国...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材料一(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今天,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之下,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阵线的一边,并使我们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伟大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结成了七万万人的强目的兄弟同盟,使我国在彻底消灭残余匪帮之后,将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化的国家

——《人民日报》社论:《巩固中苏兄弟同盟》(1950年2月16日)

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四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关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国家要“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的背景及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建国初我国采取的哪一外交方针?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一方针的出发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和“一股股新的力量”指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当今世界格局变化的特点。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1)背景:战后西欧实力削弱,地位下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应对来自美苏的威胁;文化、传统相近,地域相邻等;吸取战争教训。 原因: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自身发展,维护自身安全。 (2)方针:一边倒。 出发点:打破美国外交封锁;巩固新生政权;推动经济建设。 (3)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力量:欧共体(或欧洲国家联合);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崛起等。 (4)特点: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应对: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积极作用;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应对来自美苏的威胁;从“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可得出战后西欧实力削弱,地位下降;根据所学,还可以得出文化、传统相近,地域相邻等、吸取战争教训等背景。第二小问,从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自身发展,维护自身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阵线的一边”,可得出方针是一边倒。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使我国在彻底消灭残余匪帮,可得出打破美国外交封锁、巩固新生政权;;从“将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化的国家”,可得出推动经济建设。 (3)根据材料中的“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可得出格局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力量是欧共体(或欧洲国家联合);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崛起等。 (4)根据材料中的“权力从传统强国欧关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可得出特点是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应对,根据所学知识,从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积极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归纳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

 

 

查看答案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宣称:“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材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

A. 认为传统文化需要改造

B. 有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

C. 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

D. 对传统文化有科学认识

 

查看答案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提出“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是其中的一颗行屋。”材料中的“普遍法则”(     )

A.为资产阶级构建了“理性王国” B.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方式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打破了“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

 

查看答案

苏轼作《枯木竹石图》(见下图),该画作画面内容很简单,是一株枯木状如鹿角,一具怪石形如蜗牛,怪石后伸出星点矮竹。该图(     )

A.反映生活的真实和情趣

B.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C.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D.体现婉约柔美的意境

 

查看答案

“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    )

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 B.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C.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 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