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D 【解析】 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地主控制了郡县

 

查看答案

民主宪政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宪政大事记

A.英国(   B.美国(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国(    E.法国《拿破仑法典》F.德国《      G.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

1)结合所学,完成上图.(在答题卡上作答)

材料二  1787年,大陆会议批准实施《联邦条例》。联邦国会于1787年2月邀请各州代表到费城修改《联邦条例》。由于主张废除《联邦条例》,重新制定新宪法的代表占优势,这次会议变成了全国制宪会议。从5月25日到9月17日,经过116天的激烈研讨和争论,才通过新的宪法草案,并交由各州批准。全国围绕新宪法的批准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1789年3月4日召开的美国第一届联邦国会宣布《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正式生效。1789年9月25日国会通过10条修正案,交由各州批准。从1791年12月15日这些修正案得到批准起,开始生效。这10条修正案通称《人权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虽200多年依然如此。

——摘编自大卫埃默里施《美国史》等

材料三当普法战争(1870-1871年)结束,和平恢复后,政治制度的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1871年2月,法国召开了国民会议,其成员大部分是保皇党人,一小部分是资产阶级共和党人,各派势力为在法国建立君主政体或共和政体的问题上在会议中争吵不休。1875年1月30日,国民会议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大学教师瓦隆提出的政权组织法,间接承认法国为共和国的建议。第三共和国的宪法修正案只有六个,其中有重要性的仅有两个。在修正不多的情形下,宪法还能适应较长时期的社会需要,是因为它有习惯的持续发展。

―—摘编自游盛华《从1875年宪法看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在制定过程中的不同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材料四  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几乎没有人关心权利的问题,他们仅仅关心联邦政府权力如何分立与制衡的问题,直到麦迪逊担任众议院议长时,才在第一届国会提出了权利法案。至于法国革命,革命者们首先颁布的是《人权宣言》,并以权利对杭,甚至消灭传统君主权力,成为一种革命的权利,其实质上是取代了权力,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出现真正的宪政意义上的政府组织法―其实,在这里,不是没有了权力,而是权力假借权利之名行事。

——蒋志如《转型宪政时期的权力与权利―以<姊妹革命>为案例的分析》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梳理在宪政发展历程中,宪法、权力和权利的关系。

 

查看答案

18世纪中国对外关系中,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是一次最具影响的外交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马戛尔尼勋爵代表英国国王向乾隆帝祝贺八十三寿辰,因此精心准备了丰厚的礼物:一架天象仪、一些地球仪、机械工具、望远镜、测量仪、化学和电机工具、厨房玻璃、毛毯、伯明翰五金制品、谢菲尔德钢铁和玻璃制品、铜器和韦奇伍德陶器。

——摘编自杨树荫《一份礼单的沉思》

材料二  军机处奉乾隆帝之名,三次向英王乔治三世赠送礼品。第一次赏英吉利国王物品,计有珐琅、珍宝、玉器、漆器、瓷器、花缎、画册、鼻烟壶及土产食品等计92项479件,其中包括普洱茶8团、茶膏4厘;第二次加赏英国国王物品,有统罗丝缎、漆器、扇、笺、食品等,共计40项455件,其中包括普洱茶40团、茶膏5厘;第三次是随救书赏给英国国王物件,计41项1016件,其中包括普洱茶40团、茶膏5厘。

——摘编自(英)马戛尔尼《1793乾隆英使觑见记》

1)中英两国的互赠礼品有何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中英两国的社会状况有何不同?

材料三  英国政府试图通过马戛尔尼使华,展示英国先进的科技水平,博得清朝的好感和信任,以促进正式国家关系的建立并占领中国的市场。然而,由于闭目塞听造成的妄自尊大,以及愚昧无知的思想作怪,“贡品”并没有真正受到重视,也没有被认真地加以研究,而被视为奇技淫巧。最令人费解的是,对于最能显示当时英国军事力量与科技水平的军舰模型及新式枪支武器等,乾隆帝也毫不介意,没有进行研究,而是统统送入圆明园库房封存。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时,侵略军见到英王送给乾隆帝的马车和榴弹炮等,仍然零件俱全、完整无损。

——林延清《对马戛尔尼使团‘贡品’的思考》

材料四  马戛尔尼此行收集到大量情报,包括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自然资源、山川河流、军事要塞、国防设施、军队装备等,连长城的结构和规模尺寸,都被详尽地记录了下来。马戛尔尼不为清政府的表面安定和强大所迷惑,相反,经过实地考察并与清朝朝野接触,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中国海军不堪一击,英国只需动用少许兵舰就能远胜中华帝国整个海军;二是在科学领域里,中国人远远落后于欧洲。

——张之毅《英国马戛尔尼使华与乾隆对策新探》

2)综合材料三、四,分析马戛尔尼使华的动机和效果。

材料五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如图)

3)综合材料一至材料四,分析造成材料五结果的原因。

 

查看答案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是个人与家庭联系的纽带,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城睡虎地,出土了大量竹简等文物。震惊世人的是,有两封木犊战地家书现身于墓中。写信者是两名秦国的士兵,分别叫“黑夫”“惊”,他们的信是写给自己哥哥的(名字叫“衷,')。据推测,两封家书写于战国末期,距今有2200余年。现摘录如下: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遗黑夫钱,母操(做)夏衣来。……黑夫等直位(驻扎)淮阳……伤未可知也,愿母遗(钱)黑夫用勿少。……惊敢大心问姑姊(姐),姑姊(姐)子彦得毋恙……?新地入盗,衷唯毋方行新地,急急急。(注:淮阳之战,指秦王政的灭楚之战,秦军大败楚军,楚国灭亡。)

1)结合注解,概括家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家书反映的秦国社会状况。

材料二  甲午黄海海战前夕,北洋海军经远舰驾驶二副陈京莹致父亲的家书(如图),原件藏于台湾“海军军史馆”。内容摘录如下:

日本觊觎高丽之心有年矣。兹值土匪作乱,高兵大败,将至王城,危在旦夕。高王请救兵于中国,中国兴兵靖难。日本乘此机会亦兴兵,名为保商,实为蚕食。……海军提督请战三次,各陆营统领亦屡次请战,但皇上以今年系皇太后六旬万寿,不欲动兵,屡谕以和为贵。故中堂先托俄国钦差调处,日本不听;后又托英德钦差,亦不听。……以儿愚见,陆战中国可操八成必胜之权,盖中国兵多,且陆路能通,可陆续接济;但海战只操三成之权,盖日本战舰较多,中国只有北洋数舰可供海战,而南洋及各省差船,不特无操练,且船如玻璃也……

父亲大人年将古希(稀),若遭此事,格外悲伤,儿固知之详矣。但尽忠不能尽孝,忠虽以移孝作忠为辞,而儿不孝之罪,总难逃于天壤矣!……伏望勿以儿为念。且家中上和下睦为贵,则免儿忧愁于地下矣!(注:写完家书后不久,大战爆发,陈京莹与经远舰的270多名将士壮烈殉国)

2)你是否同意陈京莹对甲午战争的分析?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对比两封家书有何异同,简要分析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有人把赫鲁晓夫改革说成是“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所指出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的。21世纪初,有人把赫鲁晓夫改革视为‘旧后苏联解体、苏共垮台掘了关键性的第一锄”。当今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未取得成功,但它在苏联改革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仍有不少方面应加以肯定”。上述材料说明

A.这些评价都有一定的道理 B.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C.历史评价受时代影响较大 D.历史评价受史实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