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削弱六部的权限 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冶铁工业区设铁官管理铁的冶炼、铸造和贸易,共49处中今山东占了12处,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唐代全国铁矿产地118处,江南、剑南二道有51处,占43.2%.这反映出
A.政府对冶铁业的管理
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C.全国矿产分布不均衡
D.唐代冶铁业发展较快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地主控制了郡县
民主宪政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宪政大事记
A.英国( )B.美国(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国( )E.法国《拿破仑法典》F.德国《 》G.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
(1)结合所学,完成上图.(在答题卡上作答)
材料二 1787年,大陆会议批准实施《联邦条例》。联邦国会于1787年2月邀请各州代表到费城修改《联邦条例》。由于主张废除《联邦条例》,重新制定新宪法的代表占优势,这次会议变成了全国制宪会议。从5月25日到9月17日,经过116天的激烈研讨和争论,才通过新的宪法草案,并交由各州批准。全国围绕新宪法的批准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1789年3月4日召开的美国第一届联邦国会宣布《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正式生效。1789年9月25日国会通过10条修正案,交由各州批准。从1791年12月15日这些修正案得到批准起,开始生效。这10条修正案通称《人权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虽200多年依然如此。
——摘编自大卫・埃默里・施《美国史》等
材料三当普法战争(1870-1871年)结束,和平恢复后,政治制度的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1871年2月,法国召开了国民会议,其成员大部分是保皇党人,一小部分是资产阶级共和党人,各派势力为在法国建立君主政体或共和政体的问题上在会议中争吵不休。1875年1月30日,国民会议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大学教师瓦隆提出的政权组织法,间接承认法国为共和国的建议。第三共和国的宪法修正案只有六个,其中有重要性的仅有两个。在修正不多的情形下,宪法还能适应较长时期的社会需要,是因为它有习惯的持续发展。
―—摘编自游盛华《从1875年宪法看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在制定过程中的不同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材料四 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几乎没有人关心权利的问题,他们仅仅关心联邦政府权力如何分立与制衡的问题,直到麦迪逊担任众议院议长时,才在第一届国会提出了权利法案。至于法国革命,革命者们首先颁布的是《人权宣言》,并以权利对杭,甚至消灭传统君主权力,成为一种革命的权利,其实质上是取代了权力,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出现真正的宪政意义上的政府组织法―其实,在这里,不是没有了权力,而是权力假借权利之名行事。
——蒋志如《转型宪政时期的权力与权利―以<姊妹革命>为案例的分析》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梳理在宪政发展历程中,宪法、权力和权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