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描述了19世纪前期的一种状况:“在雇主的剥削下,他们已经变成了机器的奴隶,只知道挣钱糊口,他们集中居住在全然没有准备好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城市里。”上述状况出现的背景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B.西方强化对殖民地人民的剥削
C.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
D.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广泛兴起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作者旨在说明( )
A. 其他国家不具备民主制条件 B. 美国联邦宪法缺乏普遍意义
C. 政治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情 D. 美国民主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有学者认为:“他(罗斯福)的一些措施,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的权力,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该论述说明当时美国
A. 创新了国家管理体制
B. 联邦政府权力达到历史高峰
C. 国家干预理论得到普遍认可
D. 改变了权力制衡原则
“中国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一个销量庞大而又迅速扩张的市场;同时又为印度的出产提供销路,众信其数达三百万镑,而这又使得我们的印度人民藉以能够大量消费我们的制造品。(因此,我们)以最迫切的心情呈请不列颠政府施展保护(英商的)威力,(我们认为)如果直接和中国最高政府接触,将会比通过广州那批低级官吏之迂回而又腐化的中介更有效得多。” 这段英国曼彻斯特商会给英政府的呈文应出现于( )
A.1836年 B.1843年 C.1858年 D.1860年
在古代雅典实行国葬制度,国家为阵亡者举行葬礼,并出资抚养阵亡者遗孤。在葬礼上,不仅要举行葬礼游行,还有演说家发表演说。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要赞扬城邦,赞扬在战争中牺牲的人,还要赞扬雅典人的祖先和先辈,以及那些仍旧在世的人。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
A.演讲是政治家的必备素质
B.个人存在的意义以城邦存在为前提
C.推崇“人是万物的尺度”
D.军事斗争对城邦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
A. 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B. 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
C. 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
D. 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