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外交往往与国际政治格局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20世纪40-70年代亚洲重要外交活动简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外交政策发生的重大转变,分析这一变化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50-70年代的世界史知识,围绕“冷战对亚洲政治格局的影响”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这个包围我冲撞我或驱使我的世界中,我可以对一切置之不理,但不包括混沌,不包括千载难逢的偶然和产生于混乱的神圣等值。世人终将找到荒诞的醇酒和冷漠的面包来滋养自身的伟大。”与此思想相同的文学作品是
A.《悲惨世界》
B.《人间喜剧》
C.《老人与海》
D.《等待戈多》
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某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持续增长,货币持续贬值。下表是1961—1987年的美英法三国年平均通货膨胀率。
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A.“混合经济”的实施使得6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低
B.福利支出大幅减少造成7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高
C.“新经济”的出现带来80年代初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
D.减少政府干预导致80年代中期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
“先不论苏联人采取的行动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还是为了实现共产党统治之前的俄罗斯的古老野心,抑或是在世界范围内推进共产主义,反正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绝大多数美国人都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基于这
A.加强对中东欧的控制 B.制定一套全球性遇制战略
C.对苏联采取单一军事对抗 D.转向维护美国本土安全
列宁说:“俄国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俄国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这表明()
A.俄国二月革命后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俄国农奴制是二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
C.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沙皇专制和帝国主义战争激发二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