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丁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下列思想与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是
A.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B.朱熹的格物致知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王夫之的唯物主义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知行合一” D.人性本善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
A. 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
B. 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
C. 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
D. 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
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的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这表明李贽
A. 反对封建礼教,崇尚宗教自由
B. 反对理学空谈和功利主义
C. 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D. 崇尚“至道无为”政治理想
《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由此可知
A.法家思想力图以变法推动社会进步
B.法家思想中存在着民本成分
C.法家思想阻挠变法以维护自身利益
D.法家思想重稳定而不重变革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