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郑观应曾援引《周礼》《墨经》《淮南子》等书的有关记载。证明西方的数学、化学、光学、电学等均出自中国,皆“我所固有者也”。其目的是
A.借“本来之学”加强国学地位 B.减少“以夷变夏”非难的阻力
C.借“西学中源”说来阻挡改革 D.为“中体西用”提供理论依据
在晚清青年一代的阅读目录中,立宪机关报与革命机关报一起出现是很常见的事。胡适指出二十世纪初年梁启超先生“虽不曾明白提倡种族革命,却在一班少年人的脑海里种下了不少革命种子”。材料反映了当时青年
A.认清了立宪与革命的本质不同
B.积极宣传各地各类报刊信息
C.通过立宪宣传形成了革命思想
D.并未将立宪与革命绝对对立
1907年,鲁迅在《科学史教篇》中提醒“盖使举世惟知识之崇,人生必大归于枯寂,如是既久,则美上之感情漓,明敏之思想失,所谓科学,亦同趣于无有矣。”“黄金黑铁,断不足以兴国家”。这说明
A.国人对科学思想推崇备至 B.鲁迅否定“科技救国”论
C.鲁迅对科学做出了批判性思考 D.儒家伦理思想根深蒂固
1872年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说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位外交官的陈述
A.代表了西方人对中国发展的态度
B.可佐证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起步
C.反映了他对中国逐渐崛起的担忧
D.肯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A. 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
B. 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
C. 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D. 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