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1825年修筑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后,美国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1825年修筑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后,美国联邦政府就给予了充分重视,在1824年到1838年间联邦政府就出资并派遣技术人员勘探铁道线路,美国一方面从英国购买机车,一方面加紧国产火车头的研制工作......由于运河在地理上有较大的局限性,只能连接已有 的河流形成水路交通网,在河流稀少的地区就不能够发挥作用,而铁路长年可用,是不受地理 条件限制的最强大的交通设施,铁路建设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到19世纪40年代,美国的铁 路总长度已经在世界上排名第二,达到2818英里。

——《19世纪美国交通运输革命研究——以铁路建设为中心》

材料二

发展阶段

筑路总里程(公里)

综合统计

大事记

肇兴

(18761894)

473.4,其中官办占69.3%

全国总里程

2.3万公里, 计0.23公里/百平方公里, 东北和沿海地区占比94%。

1880年,第一家铁路工厂胥 各庄机修厂诞生

第一次筑路高潮

(18951911)

9200,其中借外资或列强直接修建占83.5%

1909年,近代中国第一条自 建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建成

从低谷走向高峰

(19121937)

11000,在已建成的铁路中 列强直接或控制经营占 86.7%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进入高 潮

 

——摘编自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年,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中国铁路是这种沧桑巨变的缩影。40年,中国铁路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高铁动车,中国铁路变迁史 就是一部世界铁路革命史。铁路运营里程大幅延伸,时速大幅提高。40年前,中国铁路营业里 程只有5.17万公里,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截至2017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12. 7万公里,较 1978年增长145.6%。其中,高铁2. 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6.3%,居世界第一位。

——《40年中国铁路变得越来越强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的意义。

 

(1)美国政府重视铁路建设和科技研发;运河运输的局限性;铁路运输摆脱了时间和地理的限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影响。 (2)起步时间晚、数量少、发展缓慢;铁路发展区域分布不平衡;铁路多为列强修筑并被他们直接或间接控制,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从引进技术到自主设计建设;推动了新兴社会力量壮大和近代化发展。 (3)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建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开启交通强国的新篇章;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国防安全和祖国统一;让人民的出行更加便捷和舒适;适应了改革开放的要求;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解析】 (1)根据材料中“英国1825年修筑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该时期铁路的发展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基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据“美国联邦政府给予……研制工作”可知美国政府重视铁路建设和科研开发;据“运河……局限性”可知运河运输存在局限;据“铁路长年可用,是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的交通设施”可知铁路运输摆脱了时间和地理的限制。 (2)由表格第一、二列知,中国铁路19世纪末开始缓慢发展,1909年,近代中国第一条自建的铁路建成,因此中国铁路起步时间晚、数量少、发展缓慢;根据“其中借外资或列强直接修建占83.5%”可知,铁路多为列强修筑并被他们直接或间接控制,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由表格第三列“东北和沿海地区占比94%”可得出铁路发展区域分布不平衡;由表格第四列可得出中国铁路发展从引进技术到自主设计建设;根据材料“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进入高潮”等信息可知,推动了近代化发展和新兴社会力量的壮大。 (3)根据材料“中国铁路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高铁动车”“高铁2. 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6.3%,居世界第一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铁路建设发展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建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开启交通强国的新篇章;根据材料“铁路运营里程大幅延伸,时速大幅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中国铁路建设发展让人民的出行更加便捷和舒适,同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防安全和祖国统一等对中国交通、国民经济、国防力量、人们的日常生活、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狄更斯著名的小说《双城记》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巴黎和伦敦这两座城市为背景,借古喻今,希望为社会矛盾深刻的19世纪英国寻求出路。狄更斯说,不满情绪广泛地存在于英国的社会中,可能由于任何一个很小的原因,一下子变成前所未有的一场可怕的大火。下列文学作品与此风格相似的

A.《人间喜剧》 B.《巴黎圣母院》 C.《老人与海》 D.《等待戈多》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并于1961年和1967年两度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戴高乐首先考虑的是:“英国一旦成为欧洲的第七个成员国。要它永远扮演二流角色,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戴高乐还认为,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将会使英国成为美国投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材料反映了

A.美国企图通过英国控制欧洲

B.英国霸权主义思想使其难以融入欧洲一体化

C.英法矛盾是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D.国际形势和国家利益影响法国对英国入欧态度

 

查看答案

“口红效应”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的理论。所谓“口红效应”是指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尤其是战争期间,政府和传媒都鼓励妇女们涂抹着口红进入工厂或军队唇间一抹亮丽的红色成了鼓舞士气的法宝。这一理论

A.反映美国女权运动的发展 B.表明新政已使全国经济走出低谷

C.体现了政府采取鼓励消费的措施 D.反映民众危机中淡定从容的心态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说:“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结束了。从16世纪开始的大西洋时代正处在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惟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对这段话认识错误的是

A.地中海时代结束根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B.美国意在取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C.对人类文明中心转移的概括客观合理

D.这个论断暗合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查看答案

下表为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过程,其中从英国向法国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世界科学中心

依据

汤浅光朝(日):平凡社年表

赵红州: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意大利

1540〜1610 年

1540〜1620 年

英国

1660〜1730 年

1660〜1750 年

法国

1770〜1830 年

1760〜1840 年

德国

1810〜1920 年

1840〜1910 年

美国

1920年至今

1910年至今

 

 

A.法兰西共和政体的确立 B.启蒙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C.法国经济发展超越英国 D.英国科技投入不断下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