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统计,武昌起义爆发后,迄于1913年底,新兴的公开党会,凡682个,计政治类312 个。这反映出( )
A.民主共和成为近代中国发展方向 B.中国同盟会推动了政党政治发展
C.南京临时政府精细规划新型政治 D.辛亥革命带来了浓厚的民主氛围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公使毫不客气地对各国公使说:“没有我们的‘功劳’,你们的‘好处’不可能上升到一个新阶段。”日本公使所说的“新阶段”是指
A.扩展通商口岸
B.各国派兵保护使馆租界
C.外国可在华设厂
D.中国聘请日本人为顾问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妇女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并废除买卖婚姻。这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理想是
A.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 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C. 追求平等平均的社会生活
D. 顺应世界潮流发展资本主义
咸丰皇帝亲自批准的《天津条约》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但不久,他就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将取消公使驻京等条款作为“第一要事”。这主要说明
A. 清政府极力维护国家主权
B. 清政府不认真履行条约
C. 统治者天朝上国思想严重
D. 清政府接受了自由贸易的主张
有学者认为:“郑和所推行的华夷秩序由于偏重于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完全排斥了民间交流的基础,又缺乏必要的文化交流所孕育的文化认同,因而没有形成明朝与东南亚地区关系的长效机制。”该学者论断的主要依据是明政府
A.推行朝贡贸易和“海禁” B.忽视儒家文化圈的建构
C.过分专注于君主专制 D.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贞观三年(629 年),魏征任门下省给事中,由于在征兵年龄上坚持依法办事,不同意 降低年龄标准,“敕救三四出,征执奏以为不可”,唐太宗怒而再出敕,“征又不从,不肯署敕”,唐太宗无奈,只得召魏征商量,最后该敕书作废。这表明当时( )
A.官僚体制尚可制约皇权 B.三公制度发展到达巅峰
C.门下省掌控最高决策权 D.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