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大事年表节选 1851年-1864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大事年表节选

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98年,戊戌维新。

19世纪90年代,实业救国运动。

1898-1900年,义和团运动。

1911年,辛亥革命。

1915-1923年,新文化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

1931-1945年,抗日战争。

材料二  爱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最强音,反侵略斗争中所体现出的英勇无畏精神是近代爱国主义的真实写照。首先,底层人民群众自发奋起,前仆后继反抗外国侵略。他们或者自己武装起来直接与侵略者进行斗争,或者从物质上、精神上积极支援前线的爱国将士,激励他们英勇杀敌。其次,爱国将士驰骋疆场,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此外,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或以笔作枪,口诛笔伐声讨侵略者的暴行,唤起民众的觉倍;或投笔从戎,奔赴前线,直接投入到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民族战争中去。也正是中国人民发杨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摘编自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救国道路艰难曲折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最终百年国耻洗雪”的认识。

 

(1)时间长;过程艰难曲折;各阶层广泛参与;向西方学习;救国方式多样;呈现阶段性;反侵略与追求近代化相结合;受西方侵略影响。 (2)列强的不断侵略,缺乏安定环境;专制势力强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传统思想的束缚。 (3)民族意识的觉醒(或爱国主义精神的推动);全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实现了民族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解析】 (1)依据材料 “1851—1945 年”可知是时间长;依据材料“各个阶级参与民主革命”可知过各阶层广泛参与;依据材料 “洋务运动”等可知是向西方学习;依据材料 “实业救国和洋务运动”等可知救国方式多样;依据材料“洋务运动和抗日战争等”可知反侵略与追求近代化相结合。 (2)依据材料中近代民主革命道路探索以及抗争时间和事件从政治、经济、思想以及外部环境等角度分析回答,即可得出:列强的不断侵略,缺乏安定环境;专制势力强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传统思想的束缚。 (3)依据材料二“爱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最强音,反侵略斗争中所体现出的英勇无畏精神是近代爱国主义的真实写照”以及所学可知民族意识的觉醒、全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及实现了民族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古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材料二:纵观英国历史,特别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社会在作出了种种探索和尝试后,最终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丁翌《试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材料三:美国总统布什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分析英国是如何确立“议会至上”的。

(3)依据材料三,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查看答案

1917年夏秋,布尔什维克针对工人、卫戍部队以及前线战士进行宣传,要求和平、土地、面包以及“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这使得大批新成员加入布尔什维克,在一个又一个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这反映出当时布尔什维克

A.基本上掌握了临时政府权力

B.坚持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C.初步确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D.推动了革命形势向前发展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

A. 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B. 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C. 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D. 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

 

查看答案

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的“分歧”主要是围绕

A. “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 《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 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 《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查看答案

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材料主要反映了

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

B.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

C.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

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