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中人物的重大理论贡献是什么? (2)图二...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中人物的重大理论贡献是什么?

(2)图二、图三反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图二、图三中人物都对图一人物的理论有一定的创新和发展。仅就革命道路而言,他们各自走的是什么道路?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3)概括上述人物的理论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

 

(1)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2)图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图三:新中国的成立。图二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图三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井冈山道路)。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是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3)他们创立的革命理论,指导了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解析】 (1)由图一信息可知,所述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的理论贡献在于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第一小问,由材料信息可以得出,图二所述为十月革命,图三为新中国的成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开创了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毛泽东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合中国的实际,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第三小问,结合两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可以得出革命道路的选择必须要结合本国的实际。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者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他们创立的革命理论,指导了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当今中国,政治改革方兴未艾。圊首往事,到昨天去寻找借鉴,汲取智慧,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一一《朱子类语》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被称做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段,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 “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讲

材料三  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一一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材料四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一一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一一《中华文明史》第4卷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指出这一制度的优点。

(2)结合所学列举雅典民主政治中符合材料二的史实,并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新体制?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说明此原则的目的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5)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对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示。

 

查看答案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不同文明成果 B.历史研究没有固定的中心

C.历史研究要有世界视野 D.世界上没有优越的文明

 

查看答案

20115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分子。由此可以看出

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化社会的公敌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C.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D.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查看答案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