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立
A.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廷化
B.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
C.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能
D.为权臣专权开方便之门
明朝宣德年间,内阁有了官属,“置诰敕、制敕两房,皆设中书舍人”,凡奏章和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呈交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票拟,再由司礼监将条旨呈交皇上“批红”,最后发回内阁下发各部。阁权进一步强化。英宗德宗时期,内阁票拟权逐步完善。明朝中枢机构的这些变化说明
A. 内阁具有了制度化的参与决策权
B. 标志着明代宦官专权的开始
C. 内阁成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工具
D. 内阁制度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
A. 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 B. 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
C. 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 D. 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
下面是宋理宗宝佑四年(1265年)《登科录》中记载的601名中榜进士社会阶层来源的对比示意图。其主要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宋代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平民阶层的政府
B.平民阶层有望执掌宋代国家的最高权力
C.贵族官僚阶层已在宋代社会中完全消失
D.科举选拔推动了平民向上层社会的流动
《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举措
A. 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矛盾
B. 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
C. 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
D. 使得君主专制走向顶峰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举竞选,三也。”钱穆先生所述的第一级和第三级演进分别开始于
A.秦汉、明朝 B.西周、秦汉 C.夏朝、隋唐 D.秦汉、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