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1942—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据此可知,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农村各阶层户数及其所占土地的比例(单位:%)
阶层 | 地主 | 富农 | 中农 | 贫农 | 雇农 | 其他 | |
户数 | 抗战前 | 36 | 7.2 | 28.4 | 54.0 | 5.0 | 1.8 |
减租后 | 2.4 | 6.7 | 38.0 | 0 | 2.5 | 3.4 | |
土地 | 抗战前 | 29.5 | 21.0 | 29.5 | 19.0 | 0.8 | 0.2 |
减租后 | 13.5 | 17.5 | 5 | 22.5 | 0.6 | 3.4 |
A.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B.削弱了封建土地剥削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
A.表明中共具有较好的独立决断力
B.彻底清算了党内“左”倾教条主义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使中国革命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
国会政治是民初国人将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用于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实践。在君主集权制度颠覆之初,国人普遍接受了“民国”应当“主权在民”的近代政治理念。但国会政治在民初仅仅实施了13年,就在近乎举国一致的声讨声中寿终正寝。材料反映了
A.北洋军阀否定“主权在民”理念
B.共和制度不适应中国的国情
C.国人缺乏现代民主政治意识
D.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艰难
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正式国旗,并请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各省执行。但孙对此表示异议,复函据理力争,且以临时大总统名义提请参议院对这一议决加以复议。临时参议院立即对此进行重新讨论,最终正式决定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一过程表明
A.五族共和思想成为共识
B.南京临时政府统而不治
C.共和原则得以初步实践
D.民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孙中山曾自我慰藉地说:“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局外人不察,多怪弟之退让。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这表明
A. 共和未成皆因孙中山之退让
B. 袁世凯是经民主选举产生
C. 民主共和不适合当时的国情
D. 适时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
《庚子西狩丛谈》记述:“先是直境义和团纷起,群信为天神下降。盖民间感于历来国耻,及各处教堂教士之蛮横,排外之心甚热,亟愿合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愤,以故邑中有识士绅,亦洋洋乐道其事。”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A. 义和团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
B. 统治危机加深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C. 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时代局限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