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
A.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
B.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
C.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
D.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
王阳明认为:“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意在强调
A. 万物皆有天理
B. “灵明”是良知
C. 人与自然的和谐
D. 天人感应思想
宋代的“士”大都抱有“得君行道”的期待,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希望从朝廷发起改革,从上而下实现其政治理想。明代的“士”许多抛弃了“得君行道”的幻想,转向“觉民行道”,像王阳明“惟以开导人心为本”,并强调:“须作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这种“士风”的变化基于
A.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B.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C.儒学的哲学化、宗教化
D.明朝“西学东渐”的影响
宋儒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通过研究经典“本文”,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本义”,发掘经典中所蕴含的儒学价值,“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反映出宋儒
A.否定传统经学
B.重申儒家义利观
C.强调主体意识
D.批判周孔之道
下表反映的现象表明,唐宋元时期
史料 | 出处 |
颜子既云亚圣,须优其秩。 | 《唐会要·卷三五》,唐玄宗诏令 |
颜子去圣人,只毫发之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 | 程颐、程颢《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
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孟子)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
加封……颜子兖国复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 | 《元史·卷三四》,元文宗诏令 |
A.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
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C.官方与民间思想相互影响
D.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
唐宋之前,《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不高。唐宋儒者出于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人“四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孟子》
A.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B.构建了完整的儒学体系
C.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D.与佛教思想相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