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 “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D.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王夫之的著作在生前身后相当长时间内未曾整理出版。1840年湖南人邓显鹤主持校刻《船山遗书》,形成著作18种150卷。1865年由曾国荃主持重刻、曾国藩校阅的《船山遗书》正式出版,共56种280卷。这主要体现了
A.传统思想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 B.洋务思想植根于湖湘文化
C.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 D.王夫之唯物思想的先进性
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
A.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
B.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
C.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
D.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
王阳明认为:“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意在强调
A. 万物皆有天理
B. “灵明”是良知
C. 人与自然的和谐
D. 天人感应思想
宋代的“士”大都抱有“得君行道”的期待,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希望从朝廷发起改革,从上而下实现其政治理想。明代的“士”许多抛弃了“得君行道”的幻想,转向“觉民行道”,像王阳明“惟以开导人心为本”,并强调:“须作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这种“士风”的变化基于
A.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B.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C.儒学的哲学化、宗教化
D.明朝“西学东渐”的影响
宋儒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通过研究经典“本文”,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本义”,发掘经典中所蕴含的儒学价值,“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反映出宋儒
A.否定传统经学
B.重申儒家义利观
C.强调主体意识
D.批判周孔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