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罗马共和国晚期,程式诉讼逐渐成为主要诉讼形式。程式内容包括案情要点和审判原则,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况做出判决。这一变化体现了罗马法
A. 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
B. 从注重形式到灵活实用
C. 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美国学者在《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反民主传统》中认为,苏格拉底死得并不冤枉,因为他质疑传统和民主的价值而犯了冒犯之罪。何况,在雅典如果个人权利与国家的需要发生冲突,民主制并不意味着对个人权利的严格保障。材料主要说明了
A.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B.雅典民主忽视公民个体权利
C.雅典民主强调集体利益
D.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的不满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慕《起居注》。这些最能说明
A.封建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不断加强
C.清代君主权力不受制约
D.《起居注》严重失实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正确评判。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A. 封邦建国,众星捧月
B. 兼并不断,局部统一
C. 宗法破坏,贵族内讧
D. 王室衰微,诸候混战
在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中,人们经常会看到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的情景。“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