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2月,美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说:“美国不能依靠外交谈判和苏联打交道,而必须也能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不会引起美、苏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因为苏联的力量弱于西方。”凯南这一谈话表明当时
A.美国开始对苏采取冷战政策
B.美国已出现遏制苏联的思想
C.美苏战时合作关系完全破裂
D.美苏已爆发了直接军事冲突
2004年,在一次研讨会上,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说: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认为,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各国及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它”的提出
A. 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成熟运用
B. 着眼于反对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
C. 淡化了我国与邻国的意识形态分歧
D. 标志着新中国开始步人世界外交舞台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其中“先生盛德”主要指
A.指挥国民革命军北伐
B.组织军队在正面战场抗敌
C.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提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26年,陈独秀强调,在国民革命阶段,共产党“应该彻头彻尾表示独立的在野党态度”,要“严厉取缔党中机会主义做官热的倾向”,限令已担任县长的共产党员立即辞职,否则开除党籍。这说明陈独秀
A. 主张独立领导工农群众运动
B. 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 忽视了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D. 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下表为辛亥革命中独立的部分省份立宪派的政治活动
由此可见,立宪派
A.善于投机使革命潜伏着危机 B.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C.在革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D.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
担任美国驻华代理公使的何天爵曾指出:“要追根寻源,就必须回到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要懂得它的势头和力量,必须探索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研究它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所孕育,被上千次互相误解与不平的真实原因所加重。”此处分析的历史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北伐战争
C. 五四爱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