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劳工神圣”是一战后出现于中国社会响亮的口号。据统计,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劳工神圣”是一战后出现于中国社会响亮的口号。据统计,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新青年》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这反映

A.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中国劳工的觉醒

B.十月革命改变中国劳工阶层的社会地位

C.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与方向

D.知识分子关注革命思想和工人运动结合

 

D 【解析】 材料“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新青年》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表明知识分子关注革命思想和工人运动结合,故D项正确;中国劳工的觉醒、中国劳工阶层的社会地位改变和民主、革命在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在材料未体现,排除ABC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李大钊发表一系列文章指出,在经济落后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故当估量革命动力时,不能不注意到农民是其重要的成分。这说明李大钊

A.纠正了马克思主义失误 B.否定无产阶级主体作用

C.进行了理论中国化探索 D.积极筹建农村党的组织

 

查看答案

1922年10月陈独秀发表文章批评议员林宗孟和学者胡适等到美国前公使芮恩施家中谈宪法,告诫他们“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的当”,“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好”。据此可见,与《新青年》的宗旨相比,此时的陈独秀

A. 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反美国代表

B. 成功的领导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

C. 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

D. 成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袖

 

查看答案

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指出:“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康有为的主要用意是

A.说明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 B.提醒清朝统治者不要与民争祸

C.强调维新变法已具备群众基础 D.论证自上而下变法具有合理性

 

查看答案

光绪年间,郭嵩焘出使英法,努力研究西洋的政治经济社会,他觉得西洋的轮船枪炮、政治制度和一般文化都值得学习。湖南大学者如王闿运回应说“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湖南人至耻与为伍”。这表明

A.王闿运的洋务思想日趋固化 B.郭嵩焘对西方文化推崇备至

C.士大夫革新与守旧思想并存 D.封建迷信守旧思想弥漫朝野

 

查看答案

元杂剧作家在表现爱情时,通常把商人作为才子的对立面来塑造,商人有财却在爱情上节节败退,与才子、佳人之间的纯洁爱情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市民突破纲常的需要 B.理学主流思想的深化 C.传统义利观念的影响 D.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