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如图做为背景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A.同盟会的成立 B.武昌起义的爆发 C.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D.国民革命的兴起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C.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被迫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漫画常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描绘时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下侧漫画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51~1957年中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学生数量的构成比重情况表(%)。
| 解放前最高年 | 1951年 | 1952年 | 1953年 | 1957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工科 | 17.8 | 31.6 | 34.8 | 37.7 | 37.0 |
农科 | 6.6 | 6.2 | 6.9 | 6.1 | 7.7 |
林科 | — | 1.6 | 1.1 | 1.2 | 1.4 |
医科 | 7.7 | 13.9 | 13.0 | 13.7 | 11.1 |
师范 | 13.5 | 11.9 | 16.5 | 18.8 | 26.0 |
文科 | 10.5 | 7.8 | 7.1 | 6.7 | 4.4 |
理科 | 6.4 | 5.1 | 5.0 | 5.8 | 6.5 |
财经 | 11.4 | 16.5 | 11.5 | 6.4 | 2.7 |
政法 | 24.4 | 2.8 | 2.0 | 1.8 | 1.9 |
体育 | 0.4 | 0.1 | 0.2 | 0.5 | 0.7 |
艺术 | 1.6 | 2.5 | 1.9 | 1.3 | 0.6 |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表格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二者有何本质差别?
(3)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 欧洲 | 时间 | 中国 |
10—15世纪 | 远洋航海技术 | 宋 元 明前期 |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
16世纪 |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 明中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17世纪 |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 明后期 清 |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
18—19世纪中叶 | 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 清 |
|
(1)根据材料分析中国科技发展出现的变化,指出16-19世纪中西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科技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