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淸政府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他们希望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并且交还广州城,并认为如此可以—劳永逸。这反映出当时淸政府部分官员
A.近代主权意识的缺失
B.仍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希望保全中国国家利益
D.事实上主导了中外谈判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剧增。“五口”成为外国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法定地点,也成为中外交涉的法定地点。列强不同意与理藩院或礼部打交道,于是清政府于1844年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这表明清政府
A. 仍坚持天朝上国传统体制
B. 谋求与列强进行长期交涉
C. 接受了西方现代外交的观念
D. 建立了统一的常设外交机构
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中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
A.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 B.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
C.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 D.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
在评述某史事的历史影响时,有人说“这是天朝体系崩溃的开始”,有人说“这是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开始”。该史事是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
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
B.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
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
D.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
总督始设于明朝,明初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至地方解决紧急问题或安抚军民,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明朝中叶,总督近于定制,管辖范围在一省之上,多至五省,其作用主要是协调各省关系,防止各地方之间因互不相属而互相推诿。总督职位的设置
A.约束了官员权力滥用 B.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D.有效防止官员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