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县制,“渊源于周、雏形于春秋、确立于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县制,“渊源于周、雏形于春秋、确立于秦”。两千多年来,世事沧桑,王朝更迭,治乱循环,地方制度屡经变化,而县制基本保持稳定,历行而不废,长期担负着基层政权的职能。从秦汉到明清,在历史的长河中,县级政府的权力呈逐渐被削弱的趋势,并且非个性化色彩越来越浓厚。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指出了当时县制存在的三点弊端:州县官员缺乏充分的施政权力,官员行政效能低下;吏胥把持州县行政,“官治”变为“吏治”;乡村社会散弱,缺乏健康的社会机体。

——摘编自武君婷《中国县制的历史演进及社会功能》

材料二 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时州县行政进行整体性改造,基本思路一是“官治”,即国家派官设治,包括扩充和健全州县国家行政,建立乡镇一级国家政权,以将地方社会各种经济、社会、文化事务的兴办和管理纳入国家行政的轨道;一是“自治”,即在国家行政之外,或在国家行政的基本框架内另建一个相对独立的“以本地人、本地财办本地事”的行政系统。这些蕴含着近代县制萌芽的措施拉开了中国县制近代化的帷幕。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县制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县制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1)特点:历史悠久;长期存在且保持稳定;县级政府权力被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历史意义:巩固政治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基层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变化:扩充和健全县级国家行政力量,并延伸至乡镇;建立起地方自治系统。 原因:清末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末新政的推动;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传入。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县制的发展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中国古代县制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渊源于周、雏形于春秋、确立于秦”“ 而县制基本保持稳定,历行而不废,长期担负着基层政权的职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县级政府的权力呈逐渐被削弱的趋势”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历史意义可以联系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基层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来回答。 (2)清末县制的变化情况,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包括扩充和健全州县国家行政,建立乡镇一级国家政权”“在国家行政之外,或在国家行政的基本框架内另建一个相对独立的‘以本地人、本地财办本地事’的行政系统”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原因可以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清末内忧外患、新政的推动和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传入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5年欧盟有510万人出生,520万人死亡,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但同期欧盟总人口却从5.08亿上升到5.1亿,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萎缩。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不平衡

C.市场经济在各国实行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查看答案

某学者指出,古巴导弹危机之所以最终能够和平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苏领导人秘密达成了所谓“导弹交易”,即双方同意撤走各自部署在土耳其和古巴的导弹,并不是美国军事优势促使苏联做出让步。由此可见,当时

A.苏联政府率先进行了妥协退让 B.美国政府采取了强硬立场

C.美苏处于势均力敌的战略态势 D.美苏双方均可以威胁对方

 

查看答案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有一段关于赤字的名言:“每月两亿美元赤字,将再把美国推向萧条深渊;3亿美元赤字将使萧条维持在现有水平;4亿美元赤字将带来复兴”。据此可知,该经济学家意在强调,美国应

A.发挥重商主义的优势 B.展拓对外贸易空间

C.扩大干预经济的力度 D.严控货币发行总量

 

查看答案

1925524日,苏联人民委员会发布法令《关于交换》中规定:居民完成实物税以后剩余的农产品可以自由交换、买卖。交换和买卖法也适用于手工业和小工业制品。但这种交换主要由政府组织或监督,最初只限于“地方流转”。这些举措

A.旨在利用计划向社会主义过渡 B.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平稳过渡

C.打击了农民和小生产者积极性 D.保障工业化对农产品的需求

 

查看答案

18501911年,世界上有影响的报纸相继创刊,如英国的《泰晤士报》、日本的《读卖新闻》等,1883年创刊的美国《妇女家庭杂志》在1900年发行量即达100万份之众。这可以说明

A.大众传媒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B.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平等的实现

C.经济体制变革推动消费观念革新 D.工业革命助推社会生活方式更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