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 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 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
C. 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D. 标志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立
下表为1948年、1957年全国设市城市分布简表。表格信息表明当时中国
时间 | 东部地区城市数量及占比 | 中部地区城市数量及占比 | 西部地区城市数量及占比 | |||
1948年 | 26个 | 44.8% | 22个 | 37.9% | 10个 | 17.3% |
1957年 | 73个 | 41.5% | 73个 | 41.5% | 30个 | 17% |
A.工业化建设影响了城市布局
B.经济重心由东向中西部转移
C.开创了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
D.城市化率超越同期其他国家
抗战后期,除全国多数知识青年纷纷投奔延安外,连华侨领袖陈嘉庚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许多人都公开表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1945年,国内广泛流传着“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的诗句。这突出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中共领导核心地位最终确立
C.国共力量对比的根本扭转
D.中国社会变革方向基本明朗
1927年,共产党人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说:工人阶级要以自己做主干,集合农民兵士及一般反帝国主义的革命分子于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可自己努力做这一革命中心的元核——领导者。这一阐述
A. 开始认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B. 触及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问题
C. 继续追随国民党继续国民革命
D. 准备改组并掌握国民党领导权
魏源曾经建议清政府建立造船厂和火器厂,聘请外国人当指导,仿造西洋船舰火器,以及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等各种民用器具。他还建议在科举考试中增加水师科,对于能制造西洋船舰、水雷、奇器的人,授予科甲出身。当时有人批评他的建议过于“失体”,据此可知,这些建议
A. 具有离经叛道的色彩
B. 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C. 主张制度层面的变革
D. 肯定了西方先进的文明体系
19世纪中期,清政府曾有三次临时性遣使,即1866年斌椿随赫德前往欧洲的观光性访问,1868—1870年蒲安臣使团的“世界性出使”,1870—1871年崇厚因“天津教案”而进行的法国之行。这些举措
A.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B. 增强了对外交往的信心
C. 是主动融入世界的尝试
D. 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