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村料一: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耕经济。古代人们一直非常看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村料一: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耕经济。古代人们一直非常看重环境的保护,从商周时期到清代,古人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如:《礼记月令》中规定孟春毋覆巢,毋杀…”;《唐律》中规定: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清雍正帝传谕广东督抚,禁止广东工匠制作象牙制品。同时,许多朝代都设立了初具规模的环保机构,如秦汉以后,山林、川泽都归少府管理。据《旧唐书》记载,当时的政府还把京兆、河南两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通过设置类似自然保护区的方式来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这对保护祖国的秀丽山川起了很大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

材料二:在谈论古代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每每会联想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有道家式的天人合一(《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也有儒家式的天人感应。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是以天人感应为前提的,并产生出灾异谴告说,以为人间政治上可感天,自然灾害和统治者的错误有因果联系。这些观念是我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渊源。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关系》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引起美国朝野的震动,并推动全世界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切关注……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共商对策,探求协调今后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里约峰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后,各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环境政策和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上引进了旨在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和以预防为主方针的各项法律制度。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我国古代环境保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历来重视环境保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保护进程加快的有利因素。

 

(1)特点:重视环境保护历史悠久,代代相继;以立法形式、政令形式加强环境的保护;设置专门机构、官职进行管理;设禁伐区或禁猎区保护生态环境。 原因:农耕经济对自然生态条件的高度依赖;“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儒家“天人感应”思想影响统治者重视环境保护。 (2)有利因素:民众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共识;各国加强以“可持续发展、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的环境立法;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环境和生态问题引起世界高度关注;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间的协作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被否定。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古代人们一直非常看重环境的保护,从商周时期到清代,古人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可归纳为重视环境保护历史悠久,代代相继;由材料“《礼记·月令》中规定‘孟春毋覆巢,毋杀’”“《唐律》中规定:‘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怠五十……清雍正帝传谕广东督抚,禁止广东工匠制作象牙制品’”可归纳为以立法形式、政令形式加强环境的保护;由材料“许多朝代都设立了初具规模的环保机构,如秦汉以后,山林、川泽都归少府管理”可归纳为设置专门机构、官职进行管理;由材料“据《日唐书》记载,当时的政府还把京兆、河南两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通过设置‘类似自然保护区’的方式来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这对保护祖国的秀丽山川起了很大的作用”可归纳为设禁伐区或禁猎区保护生态环境。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从现实的需要和思想传统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思考。现实需要层次是农耕经济对自然生态条件的高度依赖,人们不得不重视环境保护;思想传统方面由材料二可知主要是“天人合一思想和儒家”“天人感应”思想是我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渊源。 (2)依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经济、科技发展的史实及其带来的人民思想观念上的变化进行阐述。政治层面是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环境和生态问题引起世界高度关注;经济层面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间的协作加强;科技层面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被否定,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共识;思想观念上:民众环保意识日益增强;最后由材料“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后,各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环境政策和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上引进了旨在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和以预防为主方针的各项法律制度”可知各国的环境立法使环保事业的发展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助推了世界环境保护进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

A.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查看答案

卢梭认为:正是现代科学启蒙所导致的科学对政治社会的大规模“入侵”造成了公民德性的消失,“随着科学与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地平线上升起,(公民)德性也就消失了。”这表明卢梭

A.对启蒙运动深刻反思

B.已经走向科学理性对立面

C.成为宗教神学卫道士

D.对近代民主政治感到失望

 

查看答案

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开始出现私人法律学校。公元2世纪末,法律学校在帝国范围内已普遍存在。这些法律学校主要培养公民的法律素养,以使其在行政和法律职业方面谋取职位。这一状况反映出,罗马法

A. 已形成完备法律体系

B. 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领域

C. 具有浓厚的阶级色彩

D. 只是维护奴隶制度的工具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在农村实施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改革;近年来,发端于贵州六盘水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已在多地启动实施。这两次改革

A.使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变更

B.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C.促进私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

D.利用市场激活农村资源

 

查看答案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 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 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

C. 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D. 标志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