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申报》广告大多都是对洋货的宣传,到1919年《申报》广告中常常会出现支持国货的标语,这种现象
A.主要源于民族工业的产生 B.代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扭转了崇洋享乐的消费风气 D.有助于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1892年,山西布政使胡聘之从省库拨资2万元,购置外国机器,创办太原火柴局,并派一候补道为火柴局总办,标志太原乃至山西近代工业开始。随后他又奏请筹办以制造军火为主的太原机器局。1898年太原机器局建成投产。由此可见,太原的工业近代化
A.因地缘等因素发起相对全国较晚 B.是戊戌维新在地方上的重要反映
C.因有晋商资本支持资金相对充裕 D.起步方式与顺序仿照了洋务企业
1861年,清朝海关的总税收共为5036370库两,到1910年,增加到34518589库两,在50年中增长了5.8倍。这种增长
A.便利了西方列强在华的商品输出 B.源于近代中国海关实现了独立自主
C.反映出中国近代工业竞争力增强 D.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旧中国有句流传颇盛的俗语“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此价值观的确立与下列图片承载的文化信息最为相关的是
A. B.
C. D.
清代文人曾做过一首“字号诗”: “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泰和茂盛同乾德,廉吉公仁协鼎光。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厚福长。” 这首诗的主要适配对象应为
A.文人雅士 B.王公贵族 C.富商市民 D.小农百姓
12世纪,富庶的南方省份福建主要进口稻米,而在当地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和甘蔗,在北方市场上高价出售。以至于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尽管此举收效甚微。材料反映了( )
A.区域间长途贩运较发达 B.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趋势 D.粮食供给危机日益显现